南国教育热点研讨之四:教育是什么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4-12浏览次数:289

近日,教育学院主办的“南国教育热点研讨之四:教育是什么”在校C202多功能会议厅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著名教育学家、博士生导师、教育学院院长冯增俊教授。

讲座伊始,冯教授首先阐述了本次主题“教育是什么”对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他指出,经过数十年教改,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中国教育研究与现代教育发展之间的落差,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呼吁“教育回到原点”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为此,对教育正本清源,就变成继续推动教育变革的关键要素。其中弄清“教育是什么”至关重要。当下,国内外很多对“教育”这个概念的论争,都引发了教育不同的变革浪潮。同时,探讨这个问题,也期盼每位同学能够重视对教育基本概念的梳理,由此进一步理解教育的科学本质,掌握教育专业知识,积极地参与教育研究。

接着,冯教授以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名著《教育是什么》及国内学者励学琴所著的《教育学是什么》入手,指出目前存在着各种不同对“教育是什么”的诠释和界定,甚至是相左的见解。这些不同的解释和争论经常即使教育现状产生,也会引发新的教育探索。为此,冯教授指出,我们现在对“教育”这个概念重新审视,正是中国新时代教育实践对教育研究提出的新要求,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紧接着,冯教授指出,要真正厘清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功能,必须深入探究其教育的来源起因。这其中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例如有人提出教育起源于人类生存需要,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人类交流以及社会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联学者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劳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有关劳动创造人的论断,推断出“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冯教授据此从教育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教育不仅不能简单地看成是起源劳动,而实际上正是由于缺乏本能的早期猿人善于从其他动物中学习,并善于把所学在群落中进行有效传播,从提高了群落生存技能,并促进人类进化、语言生成、以及制造工具的劳动出现。可见,早期猿人这种类似于“模仿”的学习(教育)对劳动的生成和猿转变成人的过程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冯教授依据上面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教育、现代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性以及教育与教育学等诸多教育概念内涵,从而详细讲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使同学们教育的概念有了更深的领悟。

再次,冯教授把“教育”的概念演绎到世界范围上分析。他使用教育人类学中的一句话"教育是世界上一切的基础"分析在世界背景下出现的军事战贸易战、经济战、科技战以及人才战等等,在其本质上就是教育战。在世界风云变幻的激烈争夺下,特别随着高科技迅速崛起,人才问题就成为战略决胜关键要素,教育已悄然成为世界头号问题。随后,冯教授进一步把“教育”的概念演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层面上分析。他强调,中国教育改革已成为当前影响中国发展及强国战略的重中之重。他指出正是中国从西周创建官学到唐宋创立科举制的古代四大教育创新,建立起系统的古代教育体系,但是科举制在代替世袭制的选官制度后逐渐僵化,演变成读书是为了文凭、为了做官、为了谋求个人名利的功利教育,违背了“教育”促进人的发展、服务人类社会进步的本性,为推动教育从读书“做官”转变服务中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冯教授从分析中国传统教育定位指出中国走向新时代必须摆脱为文凭读书的旧教育观,转换教育模式,如变换教育“剧本”、“轨道”及“规则”等,积极推进从普及教育、服务社会、智慧教育的三大教育革命运动,摈弃崇尚外国教育,以移植照搬域外高校成分的旧习气转变依仗外国教育培养人才等教育问题新时代中国需要新教育支撑,坚持教育服务人民走共同富裕大道、教育是第一生产力、变均分排队高考为学科优才选拔,让教育成为人民积极参与、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利器,在创新教育中成长新中国,让教育成就中国新时代。

最后,在讲座互动环节中,冯教授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回答了同学们对当前教育的一些疑点,以及中西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

本次讲座使同学们加深了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有效地把上课中的知识很好地进行了整合,对新时代教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许多同学们都深感获益匪浅,并期待冯教授的下一次精彩讲座。

 

时间:Apr 12, 2019 3:10:00 PM   

录入者: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