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文学院有幸邀请到翻译与翻译研究方面久负盛名的复旦大学何刚强教授莅临我校开展主题为“译学、译论、译道——翻译研究选项与分层摭谈”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余东教授主持,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的全体教授、教师聆听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何刚强教授首先从学科分类和实际操作扼要地阐释了翻译与翻译研究的关系并着重指出翻译研究作为一门显学具有突出的跨学科特质,鼓励做研究多从跨学科的角度思考,注意人文与社科的结合,借不同学科之长来推动翻译研究的理论研究。
随后,何教授对翻译理论研究中译学、译论和译道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和有力解释。译学是关于翻译各种现象本质研究的种称,包罗万象,译学的形成受语言学、西方哲学文学及技术革命的深刻影响。相比译学,译论的内涵显得狭窄,对于译论的理解,何教授借助多年丰富的翻译和翻译教学经验,深入浅出地点明了“theory”和“principle”的区别并强调翻译研究中纯理论和应用理论之间存在交叉。在谈到译道时,何教授重点谈到要得其“道”,必须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字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论等多个方面的输入。它是学者胸襟与修养、学识与志趣、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境界。何教授立足译学、译论和译道三者之间交叉、交混的基本特质,给在场教师、翻译研究者提出中肯、实用的建议,既要“补短板”(通晓中国文字文化与传统文论),又要“谋全局”(突出具体领域的同时抓好全局)。
何教授对教师们也是寄于厚望,希望教师们不仅会传授翻译知识,还会研究翻译。对此,我们需重视科研成果。在教学中,与学生积极讨论,并发现学生翻译优势之处,对学生科普翻译的发展前景等。在翻译前景中,他生动地举例子并结合了时代发展现状。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中,即使有多种翻译器的出现,但这也只是机械的翻译,所以人工翻译更占优势,它不仅以人说话方式表述文字,而且能从中读出翻译者的价值取向。在工业发达的时代下,翻译能融入各个学科,不只是限于文学。在此,何教授建议教师们在备课时,文章都自己翻译一遍,不要直接看参考翻译。这有助于体会学生翻译时的难点。
讲座的尾声,在对翻译研究引申思考,在创新的时代中,何教授指出我国在翻译界的优劣势,并表示我们不仅要“放眼世界,立足国内”,也要取得自己的话语权,参与制度的制定。我院张映先教授为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她表示,何教授的讲座不仅对我院教学方向得到明确的指导,也纠正了教学方法。在翻译研究方面,对何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在对翻译需与中国传统文化需结合与译道的方面,张教授更是深有感触。
简介:何刚强,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翻译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翻译系创系系主任;现兼任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理事长、外语类核心期刊《上海翻译》主编、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资深翻译家。科研方面,已出版专著五本,译作两部,教材两本;在《中国翻译》等翻译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文章多篇;担任全国翻译专业一个系列(笔译)教材的总主编,其中含代表复旦翻译专业特色的五种教材。曾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师德标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