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流浪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发布者:中文学院-李明杰发布时间:2024-02-26浏览次数:33

       流浪一词,仿若自带心酸感与无奈感,因天灾人祸不得不居无定所、浪迹天涯。流浪者在灰暗残败的尘土里蓬头垢面地挣扎着,但阅读了三毛的故事,才知道还有人可以在尘土中诗意地栖息,享受流浪,在贫瘠沙漠中播种出为人所赞的文化绿茵。

  享受流浪钟于热爱。一本地理杂志唤醒她前世回忆般的乡愁,骨子里刻着流浪天性的她便觉撒哈拉是她此生的归宿。心怀一腔孤勇,她随风流浪进漫天黄沙的撒哈拉。流浪的同时意味着风餐露宿、物质匮乏,但生性乐观的她被当地人乐观开朗的个性所吸引。

  她顿悟了——无论生活条件多么艰苦,总会有人甘之若饴。身体可以在黑夜中流浪,心必须有个光明的定所,热爱生活才能斩断流浪途中的丛丛荆棘,才会热爱流浪途中的诸多事物,或许这就是流浪的意义。

  于是,那间残破不堪的小屋在三毛的装点下,揭去尘土黄沙的面纱,变得整洁明丽、充满艺术气息,被外国记者称赞为“最美丽的沙漠家庭”。即便是再微不足道之处,都被她的热爱点燃,明晃晃地照亮了往后的生活。透过字里行间,我能看到那个自由不羁、不畏艰辛所困、热爱生活的三毛,她在承受流浪带来的辛酸时,也在享受流浪带来的可能性。

   三毛将享受流浪的心态浸润生活的每个细节,在书中细细写就:在《沙漠的饭店》一文中,她和荷西没有因饮食文化差异不合,相反,她借此爽朗豁达地和他打打闹闹,将平淡的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在《结婚记》一文中,她随意套上一件旧的蓝布长裙,在帽子边上插上香菜,套上凉鞋,就和荷西冒着风沙,步行到法院去举办结婚仪式了;在《白手起家》一文中,她把从垃圾桶中捡来的车胎清洗干净,铺上褥子,做成坐垫,或在深色大水瓶中插入怒放的野地荆棘,抑或在捡来的汽水瓶上绘制印第安风格的图案和色彩……

(图三毛在撒哈拉的故居)

  她将热爱诗意的种子散落在流浪的平淡日子里,享受栽培的过程,能让时光开出明艳的花儿来。作家司马中原曾这样评价过她,“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1]三毛犹如沙漠中的花,因为热爱,不惧流浪,直率潇洒、特立独行地将流浪活成了自己希冀的模样。

  享受流浪忠于追寻。她笔端下将异域情调展现得淋漓尽致,运用直白清爽、朴实灵动的文字自然着笔风土人情与大漠文化。这朵沙漠中的花不但没有被漫天沙尘喝退,反而将根深扎沙漠各处,追寻着沙漠背后的故事。

 书中《娃娃新娘》一文,三毛几乎全程参与了邻居小女孩姑卡的结婚仪式。起初,她对婚礼习俗十分好奇,对接亲的新郎新娘相互撕扯的行为感到十分不解。她愤怒于新郎对待新娘的粗暴,但在思量后,她选择尊重当地习俗,清醒地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待撒哈拉威人的婚礼习俗。她清楚地明白何种时刻要以何种身份去记录所见所闻,客观又感性地追寻大漠文化。

  在《沙漠观浴记》一文中,三毛压抑住内心的不适,亲自体验了一次撒哈拉威女人的洗澡方式,还去海湾一探究竟撒哈拉威人清洗内在的奇特方式。她为了追寻到底,愿意深入撒哈拉的每一寸沙地,勇敢记录着曾不为世人所知的故事。

  这些沙漠风俗文化,让她大开眼界。与此同时,她对一些弱势群体、不文明的行为和落后的制度也抱有深深的同情和怜悯。在书中,她常把自己的食物、药物和日常用品送给左邻右舍;她一次又一次地邀请烈日下苦行的路人上车;她给无知的撒哈拉威女人上课和讲解生育知识;她屡次帮助黑人奴隶……她以博大的同情心与实际的行动,关注和帮助周遭的弱者、求助者。这朵沙漠中的花不仅自己开得漂亮,甚至流浪沿途之处皆是善良的种子。

  超越贫富贵贱、民族宗教的人性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她追寻人道主义的理想反映。正因如此,她的作品透露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强大力量。当现代文明与土著文化碰撞时,我们窥见了一个蒙昧世界的独特风光,同时,也窥见在三毛精神世界中闪烁的人道光辉,感慨于她对大爱之道的执着追寻。她不只是表面那般自由不羁,内在仍然温柔坚定。

  享受流浪终于艺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的生活时而也同充满了各种不如意的荒凉沙漠,只有怀着一颗热爱的心才能让生活充满浪漫,追寻沙漠中文化活源,让沙漠开出遍地的花来。她将所有经历化作艺术,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引发众人思考。

  北岛曾写,“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2]她深知自己骨子里渴望冒险、渴望流浪,也认定撒哈拉就是她的心之所系、命之所定,于是将流浪看作享受,融合进艺术中,展现给世人不一样的视角中的世界。

  所以,有一种浪漫叫“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有一种豁达叫“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有一种冒险叫“没有变化的生活,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都织出来了,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她将平白的流浪生活揉进艺术,带来了更深层次的美感与思考。

  流浪注定就是一次不能回头的冒险,她是一朵自由行走的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冒险。她骑在纸背上,将万水千山行遍。撒哈拉沙漠上,她倔强地绽放;波西米亚中,她将此视作灵魂的原乡。她这一生,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朝夕冷暖,不惧人生悲喜消磨,只为在流浪中享受心的放飞。哪怕与挚爱之人迷散在陌生风雨中,哪怕此次之后天各一方就此相忘,她仍心向远方、享受流浪。

(图2  三毛穿着长裙漫步)

  你我虽不必流浪,但于她享受流浪的故事中,对之生活,亦可钟于热爱,忠于追寻,终于艺术,写就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




[1]出自三毛的散文集《温柔的夜》中的《他们说三毛(序)》,此为其友司马中原的评价,原句为“仰望一朵云如果生命是一朵云,它的绚丽,它的光灿,它的变幻和飘流,都是很自然的,只因它是一朵云。三毛就是这样,用她云一般的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无论生命的感受,是甜蜜或是悲凄,她都无意矫饰,行间字里,处处是无声的歌吟,我们用心灵可以听见那种歌声,美如天颖。被文明捆绑着的人,多惯于世俗的繁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的勇气的。”

[2]出自北岛的散文集《青灯》中的《青灯》一诗。


(文/夏子璐)

(编辑:霍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