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心灵之窗,思考文化之华

——南国博雅大讲坛侧记

发布者:中文学院-李明杰发布时间:2023-10-20浏览次数:20

      本网讯    20231019日下午3点半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在F101承办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博雅大讲坛”讲座。讲座教授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吴承学先生,聆听讲座的有中文学院同学和全体教师。

(吴承学教授讲话 邱爽/摄)

  吴承学教授的讲座题目为《对眼睛的文学与文学史考察》。从古字形入手,吴教授介绍了“目”的由来与运用。他认为,眼睛的功能和其在文学中的透视和象征意味相交织,于诸多历史和文学文献中频见。

  眼睛是古人观察人最重要的途径,吴承学教授谈到,古人非常重视眼睛,认为眼睛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性与内在实质,吴教授用亚圣孟子关于眼睛察人品的观点提出了他的个人见解,人们可以在眼睛里获取许多信息与反馈,人眼中的情感、思考与内心世界无法隐藏,深入观察他人眼睛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品性。

  眼睛在相术与文学描写中的意义和象征性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议题,吴承学教授分别从两个方面入手,深入探索了眼睛在相术与文学描写之中的独特之处。吴教授先用顾恺之的见地、画龙点睛的故事、鲁迅先生的观点引入文学描写中的眼睛,接着他在商臣、王莽、王熙凤等人的眼睛、性格与命运上深入分析,指出了眼睛在文学描写中与相术的密切联系,为大家揭示了眼睛在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眼神作为人类最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之一,在人际关系、情感交流和社交互动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个体内心状态的展示,更能够塑造一个人的地位和命运。吴承学教授认为,眼神是一种最微妙、最复杂、最丰富的表达,他通过“道路以目”“目成”“青白眼”等丰富有趣的例子,详细地向与在场听众阐述了眼神在交流中的作用以及所塑造的不同地位和命运。

  在人类感知美的世界中,眼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吴教授强调,眼睛是最重要的审美器官,眼睛不仅仅是信息感知的窗口,更是美学体验的关键。他通过引用一系列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眼睛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眼睛在审美中所发挥的强大作用。

(吴承学教授为与会成员介绍古代眼科手术 邱爽/摄)

       接着,吴承学教授谈到,眼睛所引申的意义非常多,他在生理现象与哲学、文化等多个层面,为与会听众深入解析了眼睛这个器官的特殊之处。吴教授先用“盲于目而不盲于心”为例引出眼睛不仅是一个器官、而且具有哲学意义的观点。紧接着,吴教授引导听众穿越到古代文化中,从《山海经》中经常出现的“一目国”到古代圣贤的特殊眼睛,吴教授从不同方面向大家揭示了眼睛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的重要象征意义。

(认真听讲的同学们 邱爽/摄)

  古代文献中,眼睛的呈现既是心灵现象,又是病理现象。吴承学教授以中亚“焚毁之城”考古发掘出来的义眼为切入点,谈到中国古代的义眼和所使用的材料,如珠、木、瓷等。紧接着,吴教授讲述了古代的眼科治疗,这些治疗虽然比不上现代医学技术的先进,但展现出了古人对于保护眼睛的努力。唐代诗人白居易尤为关注自己眼睛的病患,其诗不仅描述了疾病的痛苦,还融入了病眼之中的色彩和物像描绘,使得他的作品在文学和医学领域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在科技领域上,吴教授谈及眼镜在中国的传入与影响,眼镜的使用不仅纠正了我们对古代不重视科技的错误认知,还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视觉体验,丰富了古人对眼睛的理解。吴教授还谈到视力歧视与民众心理之间的关系,古人对待近视和远视的态度有明显差异,中国文化心理塑造了人们对眼睛的认知和态度。

(吴承学教授进行总结 邱爽/摄)

  吴承学教授的讲座在师生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王毅院长评点说,物理世界、感觉世界、心理世界、语言世界、文化世界,这些构成了人认知和把握对象世界的序列,而眼睛为其中之关捩。吴教授以搏狮之力击兔,穷尽材料,思虑透辟,启人思考,比如眼睛为人际交往中唯一可远距离而深沉微妙传递情感之感官。同学们撰写毕业论文,就要学会这种抓住有研究空间的具体问题说深说透的本领。

(王毅院长发言 邱爽/摄)

  讲座为师生听众拓展了视野,引发了他们的思考。在讨论与提问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积极发言,吴教授一一为同学们解答,会议在持久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与会同学分享感悟 邱爽/摄)

  会议结束后,罗惠玲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写作中,她常常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剖析,听了这次学术讲座,她深切地意识到论文选题、学术发现、论述切入点何其重要。她表示将通过“以小见大”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她认为这些收获对自己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是一份宝贵财富。


(文/蔡楚如)

(摄/邱爽)

(编辑:曾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