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0月27日,徐琼老师在F104为同学们重点讲解了文章构成的第三个要素—— 结构,即写作时如何更好地布局与谋篇。
上课伊始,徐琼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展开了这一堂生动有趣又干货满满的写作课。电影讲述了少年派一家海上遇险,家人全部丧生,而幸存下的派与几只动物进行奇特且残酷的海上漂流故事。故事有两个版本,其一是将人兽性化的奇幻版,其二是真人之间残酷地生存斗争的现实版。少年派将宗教信仰视为一种精神依托来拯救自己的灵魂,当他醒悟,回归于人,兽性便褪去,一直跟随的老虎再也没出现。
徐琼老师讲解剧情(杨林江/摄)
徐琼老师为我们分析了该电影的叙述结构,它的多层次布局与伏笔呈现出多平行空间,给电影增添了一种奇幻色彩。电影将宗教与信仰推到每个观众面前,用一场无法证明的漂流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它的隐喻中也引发了观众对人性的思考。同时,徐琼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一个?”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答案与想法……
接着徐琼老师又列举了电影《敦刻尔克》通过在陆、海、空的空间转换呈现出情节的紧迫感,对剧情起到一定的推动效果,其表达出的人文关怀与人性光辉的主旨也得到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徐琼老师的循循善诱,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创造出一个好的作品,必少不了一个巧妙的谋篇布局。结合前两节课学的文章两个要素——主题、材料来说,如果说主题是灵魂,使文章言之有理;材料是血肉,使其言之有物;那么结构便是骨骼,使文章言之有序。刘勰曾言道“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而在作品的谋篇布局阶段,仅仅是明确主旨是不够的,还要有精心设计的写作蓝图,对主旨如何在作品中一步步生成和发展进行设计,以达最佳目标,否则会很容易陷入“一步三回头,不断走弯路”的困境,特别是文学作品,主旨常常是伴随着作者向预设目标的拓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的。正如清代李渔在《李笠翁曲话》中所说:“袖手于前,使能疾书于后”。
在布局时,我们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如怎样设计开头才能吸引读者,怎样设置结尾以提升作品境界或丰富其意味等。在徐琼老师提问道 “说说你觉得哪种开头或结尾的方式比较好并举例说明”时,同学们都争相回答:“我觉得开门见山式开头好,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直接以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我觉得倒叙式开头好,比如《茶花女》以倒叙开头,达到强化了剧情的悲剧性的效果”;“我喜欢悬念式开头,比如东野圭吾的作品大多都是这种表达方式。”……听到他们的回答,徐琼老师甚是欣慰,因为他们的答案也正是接下来所要讲的重点。接着徐琼老师又列举了几种经典著作的开头与结尾,有《三国演义》的提纲挈领式开头、《双城记》的悬念式开头等以及《项链》的平地惊雷式结尾、《警察与赞美诗》的欧亨利式结尾等。
课堂接近尾声,徐琼老师送了我们一句话“‘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写作布局与谋篇亦如此”。这堂课就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文/杨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