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1年10月28日,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王毅在中文学院办公室主持召开教学会议,以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郑庆君教授的授课为核心展开,分析如何在课堂上激活和提升学生应有的知识储备,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全体教师出席本次会议。
全体参会人员(黄一洋/摄)
王毅院长首先讲评郑老师的语言学双语观摩课。他认为,大学课程的教学重点是怎样把同学们的知识储备、能力、素质激活,加以提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找到教学内容的内在规律性,以此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活跃度。王毅院长详细论述该过程,首先应是老师提出谜面,让学生思考;其次,老师一旦提出问题,就算学生最后没有能够回答出来老师想要的答案,但是学生已经有思考的过程,在思考的过程中,就是给学生一个深入思考的逻辑的切入点,学生会非常渴望自己可以回答出老师教学生回答问题的关键点,这就是学生动脑的过程;最后,揭晓谜底,公布答案,学生就会通过这个最终的答案与自己的最初的答案进行对比,学生参与进课堂。这种模式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王毅院长谈到他偶然旁听了一位不知名的老师的一节课,这位老师的PPT文字密密麻麻,所有内容都堆在上面,自己就坐在讲台后面念PPT。同学们神情冷漠,玩手机,打瞌睡,几乎无人听讲。王毅院长分析到,一个PPT的内容也是可以看出老师的备课是否认真。PPT的字不应该太多,除非是教学材料,正常的PPT应该在字数上有所淘汰,保留关键点和关键字,而不是让密密麻麻的字占据页面。一节优秀的课,是教学内容和学生心态完美契合而非格格不入,能让学生意犹未尽,就像没有吃饱的人,还渴望加餐。
王毅院长针对以上自己的观点,引用导演与演员的例子来总结,王毅院长表示,老师就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老师作为组织者,作为激活者,要让学生成为参与者、表演者、行动者,遥相呼应,共同完成授课内容。郑老师的课,在最后,设置三个板块,第一部分就是回顾与巩固,这是抓手,是给学生的记忆点、凝固点,是整个课程的核心;第二部分是思考与分析,第三板块是实践教育,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做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反应授课情况,让老师了解学生情况。
王毅院长发言(黄一洋/摄)
接下来,郑教授发言,她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材料的深度与启发性是非常重要的: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要让学生真的老师在干什么,老师的授课意识是什么,老师要学生怎么样思考。郑教授也表达了自己对于PPT 的重视,不会先将结论打出来,会先放材料给学生,让学生看见材料的现象,让学生在现象中发现规律,在规律中与旧知识点联系,最后结合两者的关系思考。同时,还需要结合PPT播放的时候文段的顺序、文字的颜色、不同的字体,做到多方面有机结合。
会上,其他老师也结合会议主题,发表了自己的教学体会。
(文/胡家睿)
(编辑:柯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