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0日,张宁教授在G502为同学们讲述了1920年代的文学小说—人生派写实小说。
上课伊始,同学们精气神儿十足,满心期待着这节干货满满的课。张宁教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彭家煌和台静农,并列举了彭家煌和毛泽东、台静农和鲁迅的关系,以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经过张宁教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各位名家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链时露出了豁然开朗的神情,随即拿出笔开始记录。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三人均接受了鲁迅乡土小说的深刻影响,如王鲁彦习得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彭家煌有鲁迅含泪的微笑,台静农则师承‘安特莱夫士的阴冷’。“乡土的死生+泥土的气息”,几乎构成当时多数乡土小说的特征。同学们对乡土小说又有了新的认识。
蹇先艾是乡土小说作家之一,其名篇《水葬》着墨于黔地野蛮落后的习俗:一个小偷竟被处以‘水葬’的死刑,而河边看热闹的农民甚至被葬者本人,居然都对此麻木不仁。可谓契合“当不合理成为一种常态时,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不合理的”荒缪之论,多么可悲。同学们听后都有些惊讶,眉头紧皱,不免感到惋惜。这种酷刑本不应该存在,但是发生在那个时代,仿佛一切都变得合理了。正如鲁迅的《呐喊》所言:“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小说揭露了闭塞乡村的大众灵魂,指出国民精神萎靡的社会病态,将愤懑压抑用平静的文字描述,更是一种对社会的黑暗的几近愤怒极点的批判。只有改变国民的思想,才有可能进步。同学们若有所思,过去的黑暗落后,更加启示众人,要追求开明!要崇尚科学!
听我道来(梁语嫣/摄)
人生派写实小说不仅局限于乡土小说,乡土作家也不仅限于乡土题材。张宁教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叶绍钧先生的《潘先生在难中》,此文章讲述了一个首鼠两端的小学校长在军阀混战之中携家逃难。听说教育局长主张开学并乘机裁员时,他又独自冒险赶回家,结果虚惊一场。最为讽刺的是,潘先生明明携家逃难却被人称赞他有胆量,并且得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奇妙般的故事转折,激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底下引起了一小块波澜,有声音说道:“那他岂不是很有运气,明明是懦夫却被称赞为英雄”。这正是故事的奇妙之处啊!“潘先生虽为知识分子,但骨子里还是小市民的气质。作者把城市小资产阶级没有社会意识与其‘卑谦’的利己主义写得很透彻,把当时文坛很少见的形象刻画了出来。”张宁教授短短的几句,仿佛也在讲述他对潘先生的不屑,对过去落后的社会风气的隐隐叹息。
在张宁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对1920年代的文学小说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未曾接触过的作家,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同学们从人生派写实小说中看到了1920年代的社会风貌,了解到那个时代底层人民的故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将不同时代的中国文学作品摆在同学们面前,也将那些时代的闪光与黑暗缓缓讲述。时代在变迁,青年们向前看时,也当追忆过往,相信能从中得到启发。
(文/梁语嫣)
(编辑:利蝶 潘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