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谈“审美教育与社会改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2-10浏览次数:1888

       本网12月6日下午,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高建平教授,在学术报告厅F101作 “审美教育与社会改造”专题讲座。中文学院师生聆听了他的学术分享。


讲座现场(徐欣欣 摄)

        高建平首先从人与教育环境关系切入,引用德国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的观点阐述教育循环观念,“在希腊蔚蓝的天空下寻找巨人是乌托邦式的空想……”由此探讨人与教育环境的复杂关系。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对教育循环作出回答,“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
        高建平认为,马克思这种学说,忽略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了,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这一关系。这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但不存在天生的巨人,也不存在天生的教育者。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教育者也需要教育。他表示,我们需要革命的实践,也需要美的教育,革命后要建设,其中既包括经济和社会建设,也包括人的建设,心灵的建设,美的建设。他指出,广义的美育指对人的性格的全面培养,造就健全的人,从而造就健全的社会,而狭义的美育主要指对艺术欣赏能力的教育。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教育日益专业化,学术日益学科化,人的社会分工越来越职业化。“我并不害怕机器人像人一样思考,我害怕人像机器一样思考。”高建平借用苹果公司CEO库克这一发言,希望师生重视美育问题,莫让社  会变成考证型的社会,国家沦为考证型的国家。


高建平教授谈“审美教育与社会改造”(徐欣欣 摄)

        美学教育之于人、社会、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高建平指出审美的当代作用和建议,第一,美学教育有利于人素质的发展,用音乐和美术丰富他们的生活,从而使他们在视觉的形体和色彩,听觉的乐音和韵律的接受能力,知识与情感的协调发展方面,都得到发展;第二,大学不是技能培训班,而是培养人的地方。大学生要全面发展,形成对艺术的爱好,这就能使片面的中学教育有所弥补;第三,不应将美感等同于快感,追求高档生活享受,高额消费,声色犬马的追求。他强调,美学对祖国建设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想要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先让人们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国家的审美修养。

(记者 林钿 实习记者 严颖淇)

时间:Dec 10, 2018 7:57:00 PM   

录入者:夏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