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活动第三讲:看林语堂,读《苏东坡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5-26浏览次数:1112

           本网讯5月24日下午,由中国语言文化学院举办的“整本书阅读”活动第三讲在G401拉开帷幕。本次讲座由唐晓敏教授主讲,中文学院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唐晓敏先从中国“二十世纪四大传记”——《朱元璋传》、《张居正大传》、《李鸿章传》和《苏东坡传》切入,引出本次分享的书籍《苏东坡传》。
 
讲座现场(蒋钰巧 摄)
 
       为何选择《苏东坡传》?唐晓敏叙说了他选择这本书的两大理由:一是苏东坡和林语堂都是文学家,相较于其他三本传记,这本书在内容上更贴近中文学院学生的生活;二是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我们应该提倡“范本教育”,而苏东坡很适合作为范本供大家效仿学习。
       在译本的选择上,唐晓敏分析道,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是他在美国用英文写成,现传的都是译本。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台湾学者张振玉和宋碧云所译的两个版本,目前各个出版社出版大都是张振玉的译本,两个版本各有千秋。宋碧云女士的译本更忠于原著,但比较拘谨;张振玉先生的译本则白话中夹带文言色彩,自我发挥的成分较大,但与原文稍有出入。
 
唐晓敏在介绍中(蒋钰巧 摄)
 
       唐晓敏对《苏东坡传》进行了评价,他认为林语堂创作此书是出于对苏东坡的尊敬和喜爱,学究气不浓,可读性较强。而且书中的描写生动,有强烈的画面感,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文中的人物对话有的有出处,有的是合理想象,这些优点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同时,唐晓敏也指出了《苏东坡传》的缺点:正是因为林语堂对苏东坡的喜爱,在描写刻画时带选择性,只表现了苏东坡乐观豁达的一面,对苏东坡对于百姓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方面着墨不多,使作品呈现出来的并不是苏东坡完整的形象;而且书中对于王安石的描写和评价受作者的主观影响,与历史人物原型差别较大。 
 
认真聆听(蒋钰巧 摄)
       因为受到学者刘再复称《苏东坡传》为“林语堂的力作”评价的影响,所以唐晓敏尤其重视这本书。他特别提醒学生,“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不仅可以了解这本著作,还可以了解苏东坡和林语堂这两位文学家,希望大家可以多读、细读这本书。”
(文/杨幼娜)
(编辑:蔡宛彤)
时间:May 26, 2018 2:25:00 PM   

录入者:夏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