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江萌萌 林彩薇 吴欣洁 实习记者 邵玺诺 郑湘谕)在我校建校20周年华诞到来之际,来自广东省内外13所高校的25位专家和学者于近日汇聚我校,围绕“高校美育理论建构与教学实践”展开学术研讨。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大学校长杜卫,广东省社科联《学术研究》杂志副主编陶原珂,我校副校长熊匡汉等出席并参加研讨。此次研讨会共收到专业论文11篇。广东省文艺理论研究会会长、我校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柯汉琳主持开幕式。
会议现场(实习记者徐文卿 摄)
成立美学美育研究所
熊匡汉首先代表学校对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学者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他说,在喜迎建校20周年华诞前夕,在我校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是我校的荣幸和喜事。同时,此次学术会议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等上级部门发文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背景下举办的,具有特别的意义。他引用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名句“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衣裳,心灵,思想”与大家共勉。
熊匡汉:此次会议意义非凡(黄沐瑶 摄)
陶原珂在致辞中表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研究领域,而中华民族有深远的美育传统,因此当今各大高校都应将美育传统传承下去,为美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探索献计献策。
陶原珂:美育是学校教育的新研究领域(黄沐瑶 摄)
熊匡汉与柯汉琳共同为我校“美学美育研究所”落成揭牌,该研究所的成立为我校在美学美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将推进我校在该领域研究的新发展。
揭牌仪式(黄沐瑶 摄)
专家学者畅谈美学美育
杜卫在专题发言中立足当代,简述了古今中外美学美育理论源流,概括性的提出了美育的三个主要意义。他认为,美育作为感性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美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而美育作为人格教育,不仅能够促进人的感性发展,也有助于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道德发展,因此高校美育对于推进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美育作为创新教育,对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同样意义深远。
杜卫:古今中外美学美育理论源流(黄沐瑶 摄)
暨南大学文学院苏桂宁教授率先提出,我们正处于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美学美育探讨体系已发生改变,美育正朝着“生活化、去权威化、去中心化、多元化”发展。在这一趋势下,学校作为美学主体实践的重要阵地,更应该从美育价值观及美育传播手段等方面去重新构建教育理论框架,并以“接地气”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美的实践。
苏桂宁:传统的美学美育探讨体系已发生改变(实习记者罗梓尹 摄)
华南师范大学周小蓬教授在发言中诠释了自己对美育价值的理解,指出现今我国教育体系中美育缺失的问题。她倡议:美学应与其他学科融合,要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我国探索一条通过艺术教育推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现实途径。
周小蓬:美学应与其他学科融合(黄沐瑶 摄)
柯汉琳在发言中指出,美无处不在,美育也无处不在,美育是美学中的一部分。美育既是美学中的教育学,又是教育学中的美学,是从事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柯汉琳:美育无处不在(黄沐瑶 摄)
我校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唐晓敏结合《古代汉语》教学实践,提出将美学教育渗透其中的观点。他对传统语言教育中点评“美”的作法表示认同,并且认为这是日后教育应该发扬和借鉴的地方。他还表示各个学科都应将审美教育渗透进课程中。
唐晓敏:各个学科都应将审美教育渗透进课程中(黄沐瑶 摄)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林钰源教授则从俗化现象入手,讨论了人文艺术的美学走向。
林钰源:探讨人文艺术的美学走向(黄沐瑶 摄)
来自中山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医科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中青年学者也先后从美学理论、审美教育、美育课程等多个角度展开阐述与讨论。
专家学者展开讨论(黄沐瑶 实习记者邓凯鑫 摄)
主题发言结束后,与会学者又自由畅谈感想,就彼此观点深入交换了意见。
自由讨论环节(黄沐瑶 摄)
柯汉琳最后总结说,此次研讨会表现出与会学者年轻化、研讨内容多学科交汇、理论性与实操性相结合的三大特点,作为校庆献礼,是一次成功的、高质量的大会。
合影留念(黄沐瑶 摄)
时间:Nov 23, 2016 1:03:00 PM
录入者: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