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1年3月16日下午3:10,我校科研处英文学院邀请“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武汉纺织大学外国语学院汤富华教授/博士在C202开展专题讲座。讲座主题为“翻译的诗学拷问:从语感的理性说起”。本次讲座由英文学院副院长陈胜教授主持,英文学院学科带头人和翻译专业负责人余东教授、英语专业负责人张映先教授以及众多英文学院和大英部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现场)
汤教授围绕主题从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首先,在形而下方面,汤教授从个人经历出发,通过讲述自身的翻译之路表明翻译实践构建理性。翻译的本质不是静态的语言属性,而是文本在语际间的互变。汤教授通过引用了著名诗人张枣的诗篇译文《叔叔的单眼镜片》和《何人斯》,分析了语感层次的动态,阐述了语感的定义,即学习者多方位接触某种语言及其相关文化,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感觉。此外,汤教授对翻译的感性与理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从韩礼德(M.A.K. Halliday)的语言观、乔姆斯基(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和奈达(Nida)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阐释功能语言学相关的知识。其间,汤教授朗诵莎士比亚的《Sonnet 18》带动了现场气氛,并由此表明自身对师道的追求:一切做到极致。接着,汤教授通过分析庞德翻译中文诗歌、阿瑟·韦利译的《道德经》和许渊冲翻译唐诗,提出翻译的归旨就是文本的再生。
(汤富华教授讲学)
在形而上方面,汤教授引用卡特福德(Catford)、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曼德(Mander)和豪斯(House)对翻译的定义阐述了翻译的发生,然后,就翻译问题“不能译还是不可译”表达了个人见解,并提及本雅明在其著作《译者的任务》一书阐述了翻译的“规则”(norms)。随后,汤教授援引了加德玛尔(Gadamer)对翻译的“名”与“实”的诠释以及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通篇论述的“名”与“实”,分析了翻译中的“一致”与“对等”,最后,讲述了对MTI的人才培养和翻译教学过程中的趣事,使得讲座更加生动。
讲座结束后,余东教授和陈胜教授对讲座做了点评。在互动环节,针对讲座过程中提到的翻译问题,多位老师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汤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氛围轻松,大家各抒己见,老师们感觉此次讲座深受启发,受益匪浅。(英文学院 曾晓婧 青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