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第二届全英(双语)教师教学竞赛

发布者: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刘紫晴发布时间:2020-12-22浏览次数:325

本网讯 1217日下午,第二届全英(双语)教师教学竞赛G301举行,来自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的8位老师展开角逐。学校董事长丁小军,督学顾也力、副校长王心洁出席活动。

比赛现场(谢丰 摄)

顾也力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比赛旨在进一步提升我校全英(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优秀全英(双语)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比赛促进老师之间的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共同推动全英(双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革命也是今年召开的第三届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顾也力认为,南国教师应当以课堂为突破口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希望以此次比赛为契机,带动南国全英(双语)课堂深入发展。

精彩花絮(谢丰 摄)

“什么是利率平价条件?”经济学院蒙亮老师通过图表引出概念,解析了不同利率的国家之间会有其相应的资金流动过程,剖析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流通规律,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货币交换这一概念的理解。在蒙亮老师的《金融专业学术英语》课堂上,他围绕货币交换率供求曲线图,展开对国际汇率的讨论。他举例说道,中美两国在面对此次新冠疫情所带来的风险时,降低了本国货币兑换的利率,导致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汇率下降,从而使全球经济市场形势发生巨大改变。他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这门课学习到更多经济投资的知识,将其灵活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管理学院袁珊珊老师的参赛课程是《人力资源英语》。她以求职简历作为课堂的切入点,向学生们展示了两份风格迥异的简历,以供学生们选择。通过两份不同简历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将自己代入管理者和面试者的身份,去筛选出一份优秀的简历。该课程主要面向大三学生,袁珊珊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帮助他们提前制作好英文简历,为今后的求职做好准备。

精彩花絮(谢丰、彭莉莎 摄)

《金融学(双语)》课上,经济学院梁少毅老师正在给同学们讲解修正债券的供求关系。她从价值曲线图形和价值问题着手,以新冠疫情爆发引起的物资短缺这一现象,带领同学们一起分析图像,了解疫情刺激债券需求量的增长情况。紧接着,她又让同学们站在国家政府的角度,寻找调节需求和供给平衡的突破口。课上,她与同学们 “一问一答”的课堂互动,通过美国债券的长期收益图,让学生自主分析图表的波动幅度,对比不同企业在面对不稳定的金融市场下的收益状况。她希望通过课程,让同学们掌握货币政策的变化规律以及企业在金融风险下的举措,为学生们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师生在比赛现场观摩学习(谢丰 摄)

观众席中不乏各学院前来观摩学习的老师,管理学院的翁丽丽老师也在其中,她记录下了比赛过程中的许多精彩瞬间。老师们卓越的英文水平和独具特色的授课方式令她赞叹连连,松弛有度的课堂节奏、由浅入深的专业知识是营造课堂氛围的法宝。“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重将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和学习。”翁丽丽说道。

本次比赛由专家评委和学生评委共同评分,分别占80%20%。专家评委团由大学英语教学部的吴宇媚、王瑞英、马丹、何梓健、林宝玲五位老师组成。他们针对此次双语教学竞赛也发表了自己关于双语教学的独到见解。

为获奖老师颁发荣誉证书(谢丰 摄)

何梓健老师是五位专家评委中的一员,在个人独立打分环节中,他会根据教师们的语音语调、教姿教态、课堂氛围以及教学内容进行评定,教师们是否通过英语准确而自然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否有肢体语言配合、是否达到课堂活跃的效果都是他评分的标准。“英语只是一个沟通的工具,但添加了学科领域的光辉之后,这门语言就更有魅力。”何梓健认为,知识必须也必然要融进现实,融入时代,融在内心,才可以让人耳目一新,教师们也应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国际学院2019级工商管理类(国际班,“2+2”中外学分互认项目)学生周婷是本次比赛的六位学生评委之一,在评分中,她会严格按照评分标准从教学内容、语言流利、课堂节奏等方面进行独立打分。听了8位老师的课,周婷对蒙亮老师所讲授的课程《金融专业学术英语》印象深刻,这门课激发了她对金融学的学习兴趣,为她日后专注于专业知识带来了莫大的鼓励和启发。

周文贵教授作比赛总结(谢丰 摄)

合影留念(谢丰 摄)

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心的周文贵教授在总结中指出:“说好英语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无障碍地用英语交流,这才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也是本次全英教学竞赛举办的意义所在。”(记者 李成斌 欧阳燕 陈美彤 李艾嘉 刘邦怡 通讯员 麦少苇)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蒙亮(经济学院)

二等奖:袁珊珊(管理学院)

三等奖:梁少毅(经济学院)

鼓励奖:胡丹妮(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