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部教师代表随团参加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

发布者:大英部-蔡英玲发布时间:2024-03-26浏览次数:11

2024年3月23-24日,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盛大举行。论坛聚焦“强国建设,外语何为”主题。教育部领导、外指委和大外指委委员及近2000位高等外语教育界专家学者齐聚论坛,近20万高等外语教育同仁云端参会,共探高等外语教育服务强国建设路径,共谋高等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全新格局。

会场盛况

我校副校长、外指委俄语外分委副主任委员王铭玉教授应邀出席并在专题论坛作主旨报告,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长于凤颖、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春梅、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助理于恩泽也应邀参会。

23日下午,10场专题论坛同步举行,探讨人工智能与外语学科建设,大学英语、英语类专业与多语种教育,“理解当代中国”课程建设与赛教融合,新形态教材以及教师数字化素养等高等外语教育重要议题。王铭玉教授以“对教育现代化问题的学习与思考”为题做主旨报告。他从教育现代化内涵出发,对其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阐释。王铭玉指出,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他提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协同育人、统筹布局结构、调整类型层次、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改革评价机制、健全数字赋能、优化经费投入、重塑国际化新形态、扩大开放合作、引进优质资源、集聚高素质人才12点具体策略。

会后王铭玉接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采访,分享对“如何切实推进外语教学的现代化发展”的见解。王铭玉指出了外语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实践的四个路径:一、外语教育由大众化进入到普及化阶段,改革也应该从“外语教育的改革向改革外语教育”发展,把培养实战型拔尖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二、外语教育与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融合是必然趋势,在认识到外语的工具性、人文性同时应高度关注其科学性的问题,要运用数字技术来赋能外语教育的新发展;三、要学会“跳出外语看外语”,应把外语放大、建立“大语言观”,在“语言服务”上做文章,即教授语言知识赋予学生本事、开展语言教育赋予学生素养、提高语言技能赋予学生方法、引导语言研究赋予学生理念;四、外语教育创新型发展的落脚点应是改革现行的外语教育知识体系,这就涉及到课程、教材、技术、实践等核心要素,要深化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创新“语言+”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参会代表合影

本届论坛是一场把握高等教育时代脉搏、洞见外语教育改革方向的教育盛会。会议期间,我校百余名外语专业教师也齐聚云端,针对相关议题展开热烈讨论。西语学院院长于凤颖教授谈到,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外合作高校沟通,注重人才培养过程评价和质量监督,通过中外联合培养,为国家输送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小语种人才,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英文学院副院长李春梅教授深刻体会到,英语专业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实战型、中华文化三个关键词的有机结合。英语专业建设应在固本强基、坚守学科本位的基础上,探索数字赋能的实战型涉外人才、应用型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遗文化传播人才等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好数字化教学平台,提升教师数智技术应用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拓展学科交叉融合的边界,更好地为粤港澳湾区经济发展服务。

大英部副主任王瑞英副教授特别关注本次会议多项报告中对新技术的重视与运用,她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顺应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利用好人工智能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积极探索面向“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创新改革路径。大英部主任助理于恩泽认真学习各高校在推进“三进”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计划进一步融合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学生活动(第二课堂)及网络资源(第三课堂),以“可视化”“作品化”的多样形式提升学生国际传播能力和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文/于恩泽、于凤颖 图/ 于凤颖 通讯员高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