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柯汉琳教授细解《菊与刀》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25浏览次数:4253

    本网讯(记者 余泽钿 胡嘉宝)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柯汉琳教授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一场精彩讲座,导读世界名著《菊与刀》。

 

    柯汉琳介绍,在二战后期,为了即将开始的对日本的管辖,美国意识到必须深入了解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于是美国上层决定在情报部门建立一个文化人类学研究所专门研究日本的文化和民族性格,而著名女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被奉命担任了这项研究工作,因此《菊与刀》“应运而生”。 
 
 
讲座现场(罗子恒 摄)
 
    柯汉琳分为五个部分对《菊与刀》这本书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谈到作者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人人格的原因,本尼迪克特不同意其他科学家所提出的“遗传决定说”和“地理决定说”,她认为“文化决定说”,即“文化模式”决定人格,这也就形成了“文化人格学”。正是因为本尼迪克特这种学术背景和“文化人格学”理论的造诣,美国政府决定把这项研究工作委托给她。柯汉琳说道,阅读这本书有助于我们“读懂”日本,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曾深受日本祸害,对于在历史上曾饱受日本民族带来深重苦难的中国人,认真阅读和思考本书具有更加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在谈及“菊”与“刀”的人格象征意义时,柯汉琳说道,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两物来概括日本人的两面性人格。“菊”是日本皇室的文化象征(家徽),象征优雅和服从。“刀”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象征,代表残忍和野蛮性。这是日本人性格的两重性,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构成了奇特的“互补”。不同的文化模式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柯汉琳着重分析了日本人的外部行为及深藏于行为中的思考方法,他将书中内容总结为日本的社会结构文化所表现的等级制度与伦理观念文化中的恩、义、忠、耻感和养育文化。
 
 
 
柯汉琳在讲座中(罗子恒 摄)
 
    柯汉琳介绍,学生读《菊与刀》可以首先看书的目录和内容,先细读第一、二章,内容是日本人的性格和战争观,以及对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阅读的重点是第一、二、三、五、六、十、十二、十三章。在讲解结束后,柯汉琳向同学们抛出问题去进行深入思考,并赠送了他撰写的两本书《美的形态学》和《在路上》给参加讲座的全体同学,同学们激动地领到心仪的“精神粮食”。柯汉琳以此响应世界读书日的号召,鼓励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身素质。
 
    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时间:Apr 25, 2018 4:40:00 PM   

录入者:陈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