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南国•国际交流】两学生获“贝佛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

录入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3-26浏览次数:1387

    日前,一封报喜信从太平洋彼岸传回学院:我院远赴美国贝佛大学留学的傅春涛和黄迪萍两位同学同时获得了“美国贝佛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Bellevu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student scholarships)。据了解,该奖学金是贝佛大学为留学生专门设置的,我院两位同学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中黄迪萍同学以面试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了最高奖项的奖学金。
 

     远在美国,他们是怎样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心系南国,他们又有什么话想对母校、对师弟师妹们说呢?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两位赴美留学生。

南国学子美国脱颖而出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人。”20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班的傅春涛同学对自己获奖一事总结道。不难看出,他此次的拿奖也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傅春涛(左一)和黄迪萍(右一)与我院留学生

      2008级涉外文秘班的黄迪萍也难以按捺心中的喜悦,向记者回忆获取奖学金的全过程。她介绍说,这项奖学金考核包括GPA考核(即绩点需3.6/4.0以上),申请人递交申请书及教授推荐信和面试三个环节。
      傅春涛回忆起当时要准备申请这个奖学金项目的时候,认为最难突破的不是语言能力,而是一个要使用APA格式的论文,这种格式其在中国时从未遇见过,“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学习这种新的写作模式。APA这种格式的要求非常多,并且这种论文的写作内容必须全部经过‘自己的语言’来写,绝对不可以有抄袭现象,即便是引用课本上的观点,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重新解释。这些论文要求对我们而言是很大的一个挑战” 。
      傅春涛留美所读的专业是工商管理,需要读法律课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学习起美国法律自然十分让人头痛。但他表示:“虽然课程和作业多且难,但痛并快乐着。”
      黄迪萍在美所读专业是 Communication Arts(交流艺术),为了克服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差异这一难题,她常是多问多听,动手查资料,敢于承认不足,严谨求学。每天学习到凌晨一、二点也便成了家常便饭。或许正是这种坚韧、坚持、认真的品性,让他们在来自全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奖学金。
 
“南国经历让我受益”
      在南国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老师介绍了“史上最年轻的耶鲁世界学者”芮成钢。从那以后,芮成钢就成了傅春涛的偶像。在偶像的精神支持下,傅春涛斩获了学院大大小小英语演讲比赛的奖项,并代表学院参加“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广东赛区二等奖。

     同样,在南国的学习经历对黄迪萍来说也是受益匪浅。“南国的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发散思维,大胆发言,这一点不仅仅在课堂上受用,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也很有大帮助。” 她满怀感激地说。她认为,正是这些教诲使她在奖项评比的面试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傅春涛在美国贝佛大学担任中国学生会会长。他的座右铭是“一个光说不做的人就像一个长满杂草的花园”,并且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句话。课余时间,傅春涛经常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例如,去小学教外国学生写中国字,艺术节组织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等。



赴美留学生参加Interfaith Day活动

 
      黄迪萍对近段时间参加的Interfaith Day(交流信仰、文化的活动)这一课余活动印象深刻。她和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留学生一起讨论各自地区的文化并发表演讲,还与中国留学生一道展示中国传统服饰。她告诉记者:“作为中国人,能在异国传播中国文化是一件很令人自豪的事情” 。
远方游子心系南国
      当黄迪萍得知自己获得奖学金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马上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学院,与学院分享自己的喜悦。她说:“如果没有南国对我的支持,我也没有机会走出国门接受教育,也没有机会站在颁奖台上。可以说,这一切都是南国给我的!谢谢南国!”

     在她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曾问她得奖之后最想干什么,她说:“首先我会将这个消息告诉我的学院。我希望我的经历和故事能让更多的师弟师妹知道。我也希望能通过我的经历,告诉他们,只要你敢于挑战,一切皆有可能。我还要告诉他们,知识改变命运,不断求知探索,挑战困难,人生才会更加精彩。”(记者 梁洁玲 杨惠宇)
 
 
 

时间:Mar 26, 2012 8:02:00 PM   

录入者:魏晖晖